■ 贺宛男
“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资本市场的全部表述,共49个字。
其中“退市”这个关键词是首次写入。
自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及“注册制”之后,过了八年,退市机制终于进入由最高权力机关审议的这一最重量级的报告文本。
如果说注册制主要解决的是资本市场“入口”的话,那么退市机制解决的就是“出口”。 三十年来,“只进不出”的退市难成了A股市场的痼疾。大量劣质企业或长期亏损的“僵尸股”赖着不走,严重影响市场的质量和发展。退市制度首入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在A股市场,“入口”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出口”的改革则到了关键阶段。同时也是这次两会报告特别强调“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既然是高质量发展,理应将那些劣质企业或“僵尸股”依法尽快清理出市场。
有 数 据 表 明 , 近 五 年(2016-2020)退市公司分别为1家、5家、5家、10家和16家。而今年以来截至3月1日,已经有*ST金钰、*ST天夏、*ST成城、*ST刚泰、*ST宜生、*ST长城,*ST航通、营口港等8家公司宣布退市,其中*ST航通为主动退市,营口港系被大连港吸收合并而退市。
另外,暂停上市的*ST工新、*ST秋林已经披露了2020年年报,显示继续亏损且净资产为负,且被会计师出具“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终止上市条件。除这两家外,两市还有12家暂停上市公司,有10家披露了2020年业绩预告,其中6家预亏,退市无疑。
据相关统计,目前至少有67家上市公司发布退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其中有一家上市才半年的创业板次新股西域旅游称,根据退市新规,最近一个年度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而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亏损4300-5300万元,预计营收4900-5080万元。
算一算,今年会有多少家公司退市?“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常态化”,二是“完善”。
何谓“常态化”?简单地说,只要触及退市条件,该退则退,应退尽退。谁来管这个事?沪深两交易所。自去年11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后,证监会明确“强化交易所退市实施的主体责任”。 (下转5版)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