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一个票在颠覆大家的认知,那就是三峡能源。几十亿的盘子,几十亿成交的票却能连续涨停,尤其是被顶出4个一字,可以说是几十年来罕见。上一个能有一半那样疯狂的大票是合并前的中车,但中车起码是有利好驱动,而三峡能源这种则是情绪博弈为主的上市新股。其实,最近短线接力情绪一直不行,然而游资却在抱团大成交量的题材股。三峡能源之所以能那样涨,是始于连续成交近百亿,8个交易日成交近六百亿的润和软件,它激活了游资抱团的热情。若限于经验认知的话三峡能源和润和软件那种票是不敢去接力的,可以说过往大成交量的票短线难走强的经验成为了绊脚石,当然这里只是举例,那两个票现在不宜再去追。
投资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没有谁天生就能顺风顺水,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存在认知偏差的经验则可能成为投资路上的绊脚石。经验认知的偏差绝不仅限于开头说的以盘子大小来断定涨势的问题,而是多种多样的。投资路上大概有三类人,不同类的人拥有不同的经验,对应的也是不同的结局。
第一类是没有经验或不懂的人。A股新手太多,多数人是没有经验的,这类人没有经验是因为不懂,他们的投资比较简单,但也是亏钱的主体。有些完全不懂的人就是乱来,那样迟早会亏钱,哪怕是靠运气赚来的钱迟早也会因认知而还回去。
第二类是经验丰富或很懂的人。他们认真研究过而对市场和所操作的个股知根知底,敢于买入且有持股的信仰,对不熟悉的票是不会去买的,从而不会亏认知外的钱,这一类人的经验一般是财富。其中有的人不需要经验而是只遵循盘面,盘面是什么就怎么操作,简单的来讲就是顺势而为,至于先入为主的经验与他们没多大关系。大道至简,不死板教条地遵循经验的人很少,但一般也比较成功。这类人看似不需要经验,其实是已经把经验变成了赚钱的工具,那种顺势而为的能耐也是长期累积下来的经验。譬如从顺势的角度来讲,有过几次吃亏的经历的话下次遇上同类状况一般会选择回避。
第三类是有点经验却一知半解的人,可谓半桶水。这类人介于不懂与懂之间,更容易前怕狼后怕虎,因为只了解点皮毛或表面也就容易前出错后摔跤。他们比完全不懂的人懂得多一点,从而自认为逻辑不通,而不能参与,从而错过机会;他们比完全懂的人又差一些,即使参与了等懂的人离场后还恋战,从而高位站岗,即使赚了也还了回去。
以上三类人中第三类人的经验,最容易成为投资路上的绊脚石。题材刚起来时太较真而错过,等涨高了认知纠正过来了又进去站岗。经常有一种现象是多数人不愿意买自己公司的股票,那是因为经验上的认知,打心底里就认为公司没那么好,殊不知市场看的不是你的认知,而是大众的预期差。
投资并不是不需要经验,而是摒弃半桶水的刻板印象。错误的经验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但不能死板教条。经验不能是浮于表面的经验,越表面的经验越容易误导人。深入研究出来的经验才是经验,那样才能成为指引。
另外,经验具有时效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一定时期的经验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的绊脚石,需要以不变应万变,毕竟市场是多变的市场。近几年市场最大的变化是结构化突出,那就更没有照搬的经验可言。因为注册制,很多人就经验性地认为A股会全盘美股化或港股化,那就是典型的形而上学。市场生态在不断变化,绝不会有永恒不变的模式,很多人喜欢依据某个牛股一段时间的走势去模仿,殊不知不同个股所处的时点、情绪和大势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更不用说主导的资金,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是不一样的,从而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走势,尤其是技术图形只是关乎股价走势的一个方面,相比较而言资金面、热点题材及情绪更重要。
经验性的东西太多,因为篇幅受限,这里就不具体展开了。我们需要经验,但更需要摒弃错误的经验认知及似是而非的经验,那类经验比没有经验更麻烦。投资路上要么精要么就顺势,要不断打破认知,经验要建立在跟随市场的基础上。经验不能局限于盘子大小,不管盘子多大能涨出牛逼盘口的票就是好票,大盘股也可能成为牛股妖股,前些年专炒流通市值几个亿的经验未必再可靠。生态再变,大有大的美,流动性不够的小票反而难吸引到大资金。大而不倒也不见得还是经验之谈,大票短线投机过度后也容易垮,只要是投机等风停了后就会是鸡毛遍地,这两年很多趋势性大票在投机过度后就遭遇了腰斩。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