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忠益
本周,A股除了周一一根大长腿探低阴线外,周二至周四都收出了红盘,而且分别拿下了5日、10日和20日均线。到了周五,一根小阴,使得沪市略有回撤。北向资金则再度大幅净买入131.82亿元,连续两日净买入超百亿,为年内首次。整个一周,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233亿元。
本周行情的特点依然是结构性轮动行情,结构性行情的最大特点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本周不少板块都轮动过,军工、医药、白酒、汽车、农业种植、光伏和大金融等板块都不时脉冲一下。市场没有绝对的弱势板块,也没有绝对的强势板块。下跌多了就上行,上涨多了就回落。今年一季度以来,白酒等消费板块经历了长时间调整,但最近明显触底反弹。煤炭股前两天连续大幅下挫,周四不少个股却又冲上了涨停板,周五又统统跌了回去。这些都是板块轮动之下性价比重估的必然表现。随着三季报披露高峰的到达和四季度政策主线逐渐明朗,市场各种做多情绪会叠加提振,市场活跃度或将再次提高,板块和个股的涨跌中枢仍将不断上移。
本周真正贯穿全周交易C位的,恰恰是不被很多机构看好的周期股。为什么曾经被机构投资者奉为圭臬的周期股,现在在不少投资者眼中成了鸡肋?笔者以为:所谓周期股就是指和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个股,当经济增长复苏时,周期股的盈利会大幅上升;一旦经济增速下降,周期股的景气度就会大打折扣,盈利大幅缩水或者干脆变成负值。所以,周期股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当其业绩很好时,股价也意味着到头了。用“出道即顶峰”来形容周期股,似乎还真有点道理。
但凡事不能绝对,绝对了,就不好玩了。
这里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来厘清我们的认识:既然周期股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那宏观经济周期就是一个变量,谁能断言,我们的宏观经济周期已经到了拐点?或者说,宏观经济周期的拐点已经影响到所有行业?当中有没有起伏?起伏中有没有逆周期的情况出现?
比如煤炭板块,典型的周期股。不少机构投资者在国庆长假前多次提示,反弹冲高就是减仓逃命的机会,建议持仓者应考虑趁反弹离场,因为强势品种已经有筑“双头”的迹象,多数煤炭股多半走出B浪反弹,之后还有C浪下跌,会再创新低。周期股的特征就是涨起来凶悍,一旦顺周期风口过去,跌起来也吓人,股价不但会“腰斩”,甚至会“膝斩”,历史证明这种事情经常发生。确实,当周期股的盈利大幅缩水甚至变成负值时,就可能迎来戴维斯双杀——杀业绩杀估值,一定是要杀到投资者无法忍受主力才会罢手,可惜这时候中小投资者往往已经无力抵抗,要么割肉离场,要么关上电脑不再关心股市。直到新的轮回来临,等到周期股股价跌到万丈深渊,重新吸引一些大资金关注为止,周期股才能重获希望,但那也许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但问题是,本周周期股的一度强劲反扑,似乎在提醒笔者:情况好像不是这样,“拐点说”是不是早了点?
以所谓的“周期之王”中远海控为例:网上不少人说电力受限影响中远海运运力增加。电力受限影响最大的是高耗能的钢铁企业,但中远海控是没有什么钢材运输业务的,集装箱装不了沉重的钢材。而很多人都没有搞明白长协价和货代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就在那里瞎叨叨。笔者认为,两者之间相当于批发价与零售价的关系。货代之所以在国庆长假前敢降价,是因为前面炒高的运价有很高的浮盈;换句话说,这部分盈利是虚高的,远远高于中远海控给的“批发价”,离谱的被炒高的运价跟中远海控是没有利益牵扯的,因为到不了中远海控的腰包。但现在货代价格(零售价)下行,反而有利于货源的增加。
不少机构认为,9月份国际海运已经出现了运价拐点,那么我们可以到年底看一看:今年四季度中远海控的利润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笔者测算:不但四季度中远海控业绩不会下降,明年的业绩有个几百亿也是可以确定的,因为有长协保证。现在中远海控的动态市盈率只有3倍多,港股只有1倍多。一家千亿利润的企业,市值才2400多亿,A股中其他企业的利润可能只有几百万,几千万,市值却有几十个亿、上百亿,中远海控是不是价值太低估了?所以,笔者的结论就是:全球供应链还很脆弱,看看美国超市空空如也的货架,就知道产业补库存的中期逻辑依然存在。是不是所有周期股都已经到了真正的头部还不好说,但笔者相信周期股中的不少品种仍然有机会创新高,周期股只是在分化,而不是全线崩溃。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