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旅客在宝兰高铁定西北站自助售票处办理购票。当日,2023年春运火车票开始发售。2023年铁路春运自1月7日开始,2月15日结束,共40天。 图据新华社
12月28日,“2023年春运40天”迅速冲上热搜。叠加近期各种保障出游、线路开通等消息出炉,不少小伙伴的出门热情也随之高涨。如何出行,出门去哪儿,怎样出门更安全等话题,相继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报记者 陈雨禾
市民关注出行方式
12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冠病毒感染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印发的《2023年综合运输春运疫情防控和运输服务保障总体工作方案》指出,2023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至2月15日结束,为期40天。
春运即将启幕,春节各种安排成为了不少小伙伴的热议话题。其中,打算趁大假出门“放风”的不在少数。
记者发现,计划选择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出行的小伙伴不在少数。而此次公布的方案提出,要优化公众出行政策环境,不再对乘客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不再实施乘客测温。
“最近新开的新成昆铁路提速不少,在考虑全家去西昌玩一玩。”家住成都的龙女士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考虑到家人近期都‘阳过’,乘坐动车相对轻松一些。”
而之前人们长距离旅行更青睐的飞机,却因为近期价格上涨“劝退”了不少人。陶姐就对记者吐槽,本来她打算和家人一起飞去三亚的,但看了下现在的机票、酒店情况,感觉到时多半又是“人山人海”,因此将目的地改为了云南大理,一方面出行成本低于全价机票,另一方面自驾游也能减少与外人接触,相对更为安全。
对于市民自驾出游的安全、方便等问题,方案特别提到,要密切关注跨省交界、热门城市和重点景区周边路网交通流量,及时发布路况和拥堵缓行路段信息,引导自驾人员合理选择出行路线、时间和目的地,避峰错峰出行。
旅游目的地让人很“纠结”
记者发现,相比出行方式的选择,许多市民在目的地的选择上更加“纠结”,不少接受采访的小伙伴表示,虽然准备了出行计划,但由于担心中间出现变化,因此提前准备了几套方案。
小岳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近期计划前往西双版纳游玩,但最终能否成行并不确定,到时将根据实际情况,有可能改为川西或者川南。
成都的何先生分享了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心路历程:“今年怎么都要出门玩一趟。最 开始打算去哈尔滨看雪,但最近小孩刚康复,不敢走太远,想了想还是改到了就近的峨眉山,主要是好好休息放松一下。”
跨度更大的是一些国外目的地。郑先生告诉记者,“听说接下来要放开出入境,就研究了一下东南亚的出行计划,但听说日本有了限制政策,感觉提前定下目的地没有太大意义,目前只有个大概想法。”
相比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回家团圆是更多人最在意且最确定的“目的地”。
“今年不打算频繁地走亲戚,但老家还是必须回一趟,那边的老人前段时间生病正在恢复,希望趁这次机会回去陪伴、照顾一下。”离开老家工作的小葛表示。
在春运保障方案中,处于C位的便是“保障探亲人员错峰有序回家过年”,优化公众出行政策环境、保障自驾人员有序错峰出行、保障游客有序流动、保障“双节”期间群众短途出行等要求均是近期不少网友关注的热点。
出行时需做好个人防护
眼下,元旦、春节出行该如何保障安全,已成为不少群众关心的问题。
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近日介绍称,对于感染过且已恢复的市民来说,感染刺激机体产生了一定强度的免疫力,且此免疫力将持续数月才会出现下降。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表示,出行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如规范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养成“一米线”好习惯,就餐时拉开间距,使用公筷公勺;从外面回到家先洗手、通风。已经转阴恢复的市民和仍未感染的市民不需要错峰出行,未感染的市民更需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可以在出行前补种一次疫苗。
不过,大假当中,仍有一些人群需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胡国清认为,大范围感染过后人群会形成一定的免疫力。如果绝大多数康复者不是自身过度疲劳,发生二次感染的概率不会很高,但这不适用于自身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康复者。当个人特别劳累时,免疫力会下降,就可能会发生二次感染,而且感染后症状可能还会较重。
同时,对于患有基础病、身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的极少数公众来说,应尽量避免扎堆,少聚集,不宜让身体过度疲劳。如要出行,可考虑错峰出行。
赵卫指出,春节期间,各地公共卫生机构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疫情,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及有基础病的人群,需要储备好对症治疗的药物。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