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端访谈
人 物 名 片
陈果
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MD)、研委会副主任、首席策略官。
复旦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硕士,曾任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因市场把握准确闻名,2020年疫情冲击下的市场底部提出“黄金坑”与“复苏牛”。2021年提出从茅指数到宁组合,是“宁组合”的首创者。曾多次荣获新财富、水晶球和金牛奖中国最具价值分析师等奖项,也是A股市场最具影响力的策略分析师之一。
■本报记者 张璐璇
2023年年初以来,A股市场在修复预期和政策期待下表现较为强势。目前指数是年内高点了吗?后市行情如何演绎?当前是否是布局良机?未来投资机会在哪儿?
2月22日,中信建投证券在深圳召开“2023年度春季资本市场峰会”。金融投资报记者在线专访了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
中国经济上半年有望触底回升
金融投资报记者:A股年初收获了一波上涨行情,您认为是哪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轮行情?
陈果:疫情快速过峰后,投资者对经济修复的乐观预期是驱动2023年初上涨行情的重要因素,当下预期进入兑现期,但从房地产、基建、消费等多个领域来看,当前只是复常,还不构成复苏。
在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仍然低迷。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月百强房企销售总额同比下降31.7%,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8.6个百分点。1月百城新建住宅成交规模同比降幅超两成,创近8年新低,春节后地产销售缓慢进入修复阶段。
在基建领域,有望全年托底经济,但或许不是主要的经济刺激方向。预计今年二季度之后,基建投资增速或将放缓。从今年初的一些基建相关高频数据表现来看,开工季到来后确实出现了小幅回升,但仍处于偏低水平,要证实基建的发力仍需更多的数据更新。
在消费领域,疫情之后,消费复苏被市场寄予厚望。我们认为,2023年消费有望持续复苏,但后续节奏或将有所放缓。根据东亚经济体的疫后修复经验,疫情结束后的前两个月为“快速复常”阶段,两个月后消费复苏速度逐步放缓。我们认为,中国居民消费复苏可能需要等到下半年,随着经济周期回升、居民收入预期回暖而真正复苏。政府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也将影响复苏的时间和力度。
金融投资报记者:近期市场出现震荡调整,哪些风险因素值得关注?
陈果:目前,市场的一大担忧在于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力度较弱,基本面修复力度的不确定性压制了股指的回升。但我们认为,当前市场事实上并无系统性风险,向下空间较为有限。
当前,中国经济的弱势既有人口老龄化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也有库存周期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的周期性影响。但对于市场而言,最关键的不是经济增长的强与弱,而是经济景气度变化的方向。虽然当前经济动能不强,但防疫政策放开和房地产“三支箭”出台,极大降低了经济的不确定性,周期上已经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末期,方向上即将迎来边际改善。
对于市场来说,景气变化的方向更为重要。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在今年上半年有望完成触底回升。从我们对经济库存周期的跟踪来看,去年4月我国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根据历史上平均11个月的主动去库存周期和有望在今年4月见底的PPI来看,我们预计,主动去库存阶段或将在今年3-5月结束,并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同时,居民消费也有望在收入预期稳定后进一步恢复。中国经济有望从之前的“复常”转向真正的“复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或将是市场关注的下一个风险点,特别是部分地区城投债可能出现的违约和市场波动风险。在融资平台产业化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域的复杂性和实操过程中的博弈和摩擦,不排除出现小规模的信用事件和城投债市场波动风险,这可能通过影响理财产品净值导致赎回等方式向A股市场传导。我们认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政策层将及时出手稳定预期,对A股大概率仅是短暂冲击。 (下转4版)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