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发布会现场。本报记者 刘敏 摄
2月27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四化同步”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主题为“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 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会上,四川省发改委主任代永波提出,四川省将加快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城镇化。
■本报记者 刘敏
2022年四川城镇化率达58.4%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省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43.4%提高到2022年的58.4%,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从9.8个百分点缩小到6.9个百分点。
据代永波介绍,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将重点抓好“五个聚力”。
一是聚力优化城镇体系结构。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推动成德眉资4市基础设施一张网、产业协作一盘棋、政策设计一体化,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高能级产业生态圈和公共服务均衡共享优质生活圈。
二是聚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成都市落户政策,其他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城镇。
三是聚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城市的主导产业,支持成都集聚总部经济、壮大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区域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聚力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基地,支持小城镇积极配套大中小城市的产业。
四是聚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增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补齐市政设施短板,实施城市更新改造行动,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五是聚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合理控制开发强度,推动城镇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
开展第三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
产业与城镇化息息相关,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的发展就像空中楼阁;产业支撑薄弱,城镇化发展也会举步维艰;产业基础雄厚,才会加速产城融合,提高城镇化水平。
省经信厅二级巡视员李文莉表示,“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方面,我们的考虑是主动适应以都市圈和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进程,积极推动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着眼‘五区’产业共兴,推动资源地、研发地、生产地、消费地联动,实现人、产、城协调发展。”
具体举措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以优势产业为突破口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台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以优质企业为支撑点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千亿跨越”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贡嘎培优”计划、“天府益企”计划、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力争到2027年培育千亿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三是以信息技术为动力源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第三批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打造典型应用场景,让城市管理更加高效,让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打造支撑成渝城市群“中部脊梁”
代永波表示,我省城镇化空间布局应统筹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沿重点交通轴和流域经济带,优化形成城镇化空间布局,促进优势区域更好发展、生态功能区更好保护。综合考量融入国家城镇化战略格局和四川省的实际,提出全省城镇化“一轴三带”的空间布局。
一轴:做强成渝城市发展主轴。依托成渝北线、中线和南线综合运输大通道,支持资阳、遂宁、内江等沿线城市承接成渝双核功能疏解和产业外溢,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带动成都都市圈建设,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引领成都平原一体化发展,提高人口经济综合承载力,打造支撑成渝城市群的“中部脊梁”。
三带:一是壮大成德绵眉乐雅广西攀城市发展带。依托西成客专、宝成—成昆铁路和G5京昆高速公路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积极融入国家包昆—西部陆海新通道城镇化纵轴,支持绵阳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发挥德阳、眉山、乐山、雅安、广元等城市的节点支撑作用,推动安宁河流域城镇与攀枝花协同发展,提升人口、经济吸引力和集聚度,建成连通全省两大平原地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发展带。
二是打造成遂南达城市发展带。依托成达万高铁、达成铁路和G42沪蓉高速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主动对接国家沿长江通道城镇化横轴,积极构建铁水联运新通道,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推动广安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提升遂宁、巴中等节点城市功能,打造东出北上的区域物流枢纽、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带动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的城市发展带。
三是培育攀宜泸沿江城市发展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江高速公路、铁路等构成的综合运输通道,积极融入国家沿长江通道城镇化横轴,支持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城市,支持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促进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推动沿线城市发展临港经济、通道经济,加快形成带动川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城市发展带。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