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 刘敏
3月13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城乡融合”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畅通要素流动渠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邀请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情况,并答记者问。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陈涛在会上表示,省委、省政府强调要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现代文明向乡村传播,加快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新格局。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上报
据陈涛介绍,“城乡融合发展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城乡产业深度融合;需要构建宜居宜业城乡环境,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双向流动;需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除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需要保留城乡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住历史、记住乡愁。” 陈涛表示,将从多方面推动城乡融合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一是争取国家早日批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尽快完善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推动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二是充分发挥县级规划和乡村片区规划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县域农业、生态和城镇空间,统筹安排产业、土地、城镇以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等,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乡融合空间格局。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的目标任务。主要是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研究制定强化耕地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耕地保护激励措施,进一步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
陈涛表示,“目前,我省的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已正式上报国务院,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全部形成初步成果,乡镇级片区规划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规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下一步,我们将做好国土空间规划的报批和实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对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融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黄全祥在会上表示,为畅通资金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循环,我们持续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健全乡村振兴的多元投融机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乡村产业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强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提升县域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持续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完善货币信贷支持政策,对县域法人机构实施优惠存款准备金率,目前缴存比例仅为5%;同时为法人机构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支持,目前支农再贷款余额388.5亿元,有效扩大了县域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来源。2022年末,四川县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6.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1个百分点,县域金融机构存贷比同比提升了9.8个百分点。
二是加大农业中长期信贷资金投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末,全省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124亿元,同比增长22.3%。
三是精准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助力乡村产业振兴。2022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向60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放贷款余额169.5亿元,支持6.2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
四是探索创新涉农金融产品,推动农业资源变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产品仓单、大型农机具等农村产权抵质押贷款产品,有效盘活农村资产。2022年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已在全省18个市州落地,贷款余额41.5亿元,同比增长59.3%。
五是支持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促进城乡人员双向流动。积极推广创业担保贷款,通过基金担保、财政贴息等方式向重点人群发放低利率创业贷款。2022年,全省金融机构向15294名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1亿元,及时满足农民工就业创业的资金需求。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