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银收购瑞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首起事关两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收购案。这是3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瑞银集团标识。
瑞士联邦政府日前宣布,瑞士第二大银行集团瑞士信贷银行将被瑞银集团以30亿瑞士法郎(约合32.3亿美元)的对价收购。
国际观察人士认为,成立于1856年的瑞信是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定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光环加身,到如今成为新一轮西方银行业危机中首先倒下的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的溃败缘于多年来激进推动高风险投资业务,而硅谷银行关闭引发的美国银行业风险外溢只是压倒瑞信的“最后稻草”。
丑闻不断动摇根基
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瑞信的失败根植于辉煌时期形成的“自满心态”。当时,不少主要竞争对手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风雨飘摇,瑞信却安然渡过危机,此后市值一度超过美国高盛集团。当众多银行在危机过后强化自身风险管控,瑞信则加码高风险的投资银行业务,为如今的危机埋下祸因。
“他们(瑞信)自我感觉:‘我们是金融危机的赢家,而其他所有人都受伤了’,”瑞士冯托贝尔资产管理公司银行业分析师安德烈亚斯·文迪蒂告诉美国《华尔街日报》,“因此,他们加倍拓展这类(高风险投资)业务,投资银行风险敞口也随之扩大。”
随后的15年中,不少银行的业务更加谨慎,而瑞信遭受了一系列丑闻冲击,股价持续下跌,投资者和客户信任度显著下滑,“百年老店”的行业声誉和经营根基由此动摇。
其中,2021年,美国对冲基金阿奇戈斯资本管理公司的高风险投机产品发生爆仓,瑞信损失50多亿美元。一项独立调查证实,瑞信风险管理和相应监督机制彻底失灵。2022年,德国媒体披露一起涉及数万名瑞信客户的重大数据泄露事件,引起公愤。去年以来,瑞信客户资金持续出逃,仅四季度客户流出额已超过1100亿瑞士法郎。
英士国际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安东尼奥· 法塔斯表示:“股价下跌不会让银行破产,但储户都离开会让银行破产。”
市场波动终被收购
瑞信状况急转直下并最终以被收购收场,与近期市场波动有直接联系。
3月10日,美国硅谷银行因资不抵债遭监管部门接管并关闭。这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关闭事件,市场对西方银行业的担忧开始蔓延。
14日,瑞信发布报告称,该行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此后,瑞信股票价格连续下挫。15日,盘中一度跌至1.55瑞士法郎,收盘价为1.70瑞士法郎,创下历史新低。瑞信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当天以监管要求等为由, (紧转4版)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