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富国基金提供
■本报记者 张璐璇 上海报道
近日,由富国基金主办的“第十一届富国论坛”在上海举办。此次论坛以“新格局,新思路,新契机”为主题,邀请了20余位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首席经济学家与明星基金经理出席。论坛重要环节之一是由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作为主持人,对话富国优势基金经理蒲世林、富国中小盘精选基金经理曹晋、富国转型机遇基金经理曹文俊、富国研究精选基金经理刘莉莉、富国新兴产业基金经理孙权五位基金经理,嘉宾们围绕未来A股市场的热点、机会及潜在风险等各抒己见,观点精彩纷呈。
荀玉根:各位如何理解和定义今年的市场环境,应以什么投资策略应对?
蒲世林:今年市场最核心的变量是宏观经济。年初以来,宏观经济复苏力度偏弱,导致市场上与经济相关度较高的板块表现差;而与经济增长相关度较低的数字经济、AI以及一些低估值的央国企表现较好。站在目前时点往后看,应该说市场的机会将比较均衡。实际上很多优秀的公司在防疫政策调整后,依靠自己的内生增长会创造较好的Alpha,并成为抵御周期的力量。这部分与宏观经济相关度较高的板块,下半年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修复。从中期角度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经济增速可能会变缓,原来依靠总量波动逻辑驱动的一些板块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更多的会是一些结构性的机会,这需要投资思维上的一些转变。比如跟人口老龄化高度相关的医药生物未来还是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跟数字经济和AI相关的板块还是会出现一些较好的机会;我们在构建产业安全过程中,一些国产替代的机会还是值得挖掘的。
刘莉莉:立足当下,年内有望是一个结构性行情,但是在为未来的全面修复行情孕育基础。对未来的市场比较看好,主要有几点:1、从经济的角度看,复苏的方向非常确定。经济复苏需要的只是时间,市场需要的是多一点耐心,去等待经济复苏。2、从全球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横向对比,我们都是趋于前列的,我们看到某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是不高的,但是也没有影响到这些国家资本市场的长牛。因此,经济增长率高1个点或者低1个点,并不影响市场全面性行情判断,我们缺的可能只是信心。3、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国内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也是相对宽松的,结合各个指数看,目前都处于中枢偏低的位置,没有理由对未来的市场悲观。策略上均衡配置为主,风格中性(兼容价值和成长),很多个股从中长期看,具备非常有吸引力的预期收益率空间。
曹文俊:今年市场环境的关键词是:结构性、弱复苏、流动性总量宽松、平衡市。首先,资金风险偏好较低,二级市场赚钱效应并不明显。其次,市场对经济复苏力度预期存在摆动,导致自上而下的逻辑不够强。第三,大多数估值都在底部区域,既反映了市场比较谨慎的情绪,也反应了中期投资的安全边际。整体上,今年是投资的布局之年和播种之年。
曹晋:2023年经济复苏是最大的方向,但从更长期来看,中国面临长期经济降速和经济结构转型又是一个看似有较大可能的方向。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缓慢下台阶,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比重或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结构性调整和创新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海外对我国科技的围追堵截,也可能会进一步催生政策上的鼓励创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因此,市场在整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产业层面有望涌现出足够多的赚钱的公司或者基本面或预期不断改善的公司。策略上关注两类方向:1、顺经济周期方向,主要是轻消费,主要包括小食品、饮料、医疗服务、家居、零售等需求稳定且估值相对合理的行业;2、 产业政策周期方向,主要是软科技以及AI,包括景气度在低位,明年有望超预期上行的科技板块。
孙权:今年金融条件较为宽松,产业层面已经走在新一轮科技创新的起点,政策整体上比较支持产业创新与发展,而海外风险在去年释放较为充分。所以在整体下行风险可控的背景下,今年有望出现结构性牛市。整体上关注成长股、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尤其是关注科技创新。尽管市场风格有时候会摇摆于预期审美与业绩审美之间,但整体市场的表现可能还是会领先于财报,未来关注人工智能、数据要素、半导体等产业创新三大核心。
荀玉根:蒲世林您比较推崇GARP投资策略,请您介绍下GARP策略的核心要点以及如何获取超额收益?
蒲世林:GARP策略是一个成长和估值的结合,处于偏成长策略和偏深度价值策略之间,并兼具这二者之间的优缺点。成长策略的优点在于进攻性很强,当然波动性也更大一些;深度价值策略进攻性会弱一些。GARP策略最核心的是关于性价比的考量。在这个框架内,对估值的要求是摆在第一位的。在GARP策略里,你不一定要买最好的,但一定要买性价比最高的。
中国的A股市场是一个波动性比较大的市场,一些行业在景气比较高的时候,市场往往会给很高的估值,但一些景气度比较差的板块往往估值又被压得很低,整体呈现为一个大幅波动的市场。所以这种市场对于做价值投资是一个比较友好的市场,如果一个市场没有波动的话,你很难去买到比较便宜的资产。因此,A股市场的这种特性也为GARP策略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土壤。
实际上国内有很多好的公司,在阶段性由于行业景气的问题处于估值的困境,一旦这个行业周期或者公司本身经营的周期出现困境反转的时候,往往可能会出现戴维斯双击。因此,在行业或公司出现拐点的时候,如果能够把握的话,收益的空间是非常可观的。
荀玉根:曹晋您作为行业内较早专注于科技板块投资的基金经理之一,经历了2013年以来互联网科技浪潮的完整产业周期,您如何看这一轮人工智能的革新,会开启一轮新的产业周期吗?
曹晋:许多人可能会认为AI还停留在主题投资阶段,但我认为,今天的AI已经有了“杀手级”产品,全球巨头都在投入,ChatGPT的日活人数井喷式增长,这已经不仅仅是主题投资的阶段,而是新一轮科技创新的产业趋势机会。从产业周期来看,AI投资和苹果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目前处于产业的导入阶段,未来5到7年,AI的家庭开支有望成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是选到有超额收益的公司。在一轮产业趋势中,最好不要跑错方向,我们特别关注两类机会。
一是供给受限的弹性品种(受益于短期需求爆发的硬科技),类似于当年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在这类机会中,需要特别关注“算力通胀”。我们复盘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趋势的机会,发现最终价格涨幅最大的是上游原材料如碳酸锂,背后的本质就是当需求快速爆发时,供给有瓶颈的环节会出现很大的价格弹性。
二是有较深“护城河”的偏应用环节机会,类似于拥有大量客户粘性、刚开始不盈利,但是未来能成为某些“一年赚回过去三到五年盈利”的科技龙头企业。这类企业必须有非常深的“行业护城河”,广大有粘性的用户群体通过ChatGPT等应用的出现,实现更好的商业变现。在这个环节,我比较关注一些在国内卡位很好的龙头企业,如做办公软件的龙头公司。
荀玉根:曹文俊您是看周期性行业出身的,体系中包含了一定的自上而下思维,投资实践中您如何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
曹文俊:我的投资思路还是着眼于宏观与中观关系的交叉验证,来判断投资的置信度水平,并按照投资久期长短和风险暴露高低两个维度,把资产划分为成长、主题、周期、价值四个象限,根据当前经济景气度,以及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流动性,判断资产在哪个策略环境里相对占优,每1-2季度进行动态平衡。目前自上而下的景气线索较少,更需要自下而上看个股。整体上相对看好三大逻辑。
一是稳定增长的医药行业,特别是医药器械。一方面,需求端复苏确定性比较高,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弱;另一方面,政策在去年三季度已经出现拐点,板块压制性的因素已经改变,整体估值性价比较高。二是周期品里面相对看好轮胎行业,从一季度上市公司业绩情况来看,公路、快递等行业恢复较好,轮胎是周期性行业中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三是景气在底部,安全边际较高,但未来两年确定性比较好的板块。
荀玉根:刘莉莉您的投资特点是行业分散、风格中性,但收益率远远高于指数,请问选择优秀公司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刘莉莉:怀着敬畏的心态看待行业,不赌赛道,不做极致的风格偏离,遵循最质朴的研究思路,努力搞清楚每一个行业和相关公司的底层逻辑。
在我的研究框架中,行业的竞争格局远比行业景气重要。行业的竞争格局决定你能分多少蛋糕,而行业景气只是决定蛋糕上奶油的厚度。因此,我对行业竞争格局赋予的权重会高于行业景气。竞争格局稳定或者持续向好的行业里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个股,通常在这类行业,龙头公司的ROE呈现的是稳定或持续提升。
在好的公司里面再考虑好的价格。关于行业和公司研究框架,市场有很成熟的体系,我在选择好公司的时候,在定价的层面会考虑得更多一些。因为我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均值回归,因此决定买入一个公司的前提,是其未来潜在的业绩所支撑的市值空间,贴现回来是否满足预期收益率的要求。希望我持有的不仅仅是好公司,也是好股票,最终给投资者创造好收益。
荀玉根:孙权您的学科背景是清华电子专业,多年深耕科技新兴类行业研究和投资,您认为相比其他行业,科技类行业的研究和投资有哪些特性?
孙权:科技投资是成长股投资,是一种非线性的、并且在某些阶段加速度会突然提升的投资,考验投资人的眼光、耐力和时间。因此,只要基本面没看错,产业趋势或将是不断向前的,可能涨一波会回撤,甚至回撤的幅度还会比较大,但拉长看是不断创新高、波动向上的。
科技创新的变化速度快,可找到很多好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的每一轮大牛市,往往和科技创新的突破密切相关。本轮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创新,市场空间巨大,产业已经开始逐步落地,预期会孕育一批优秀的科技公司。数据要素在国内的支持力度较大,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发展潜力大,随着产业逐步落地,预期有较多投资机会。半导体是国内科技的底座,自主可控中孕育着不少机会。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