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磊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本报记者 张璐璇 上海报道
今年4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出现一轮快速贬值,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从4月25日的6.88,调整至5月25日盘间的最高7.0757,贬值幅度达2.84%。如何看待近期人民币汇率走低?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汇率会继续走低吗?稳定汇率又有哪些有效措施?针对市场关注的问题,金融投资报记者专访了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
金融投资报记者: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资本市场的情绪也受到影响,您如何看待这一波人民币汇率走低?
郭磊:其实,对于近期这一轮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投资者无需恐慌。汇率定价主要由购买力平价、利差、风险溢价三个因素决定,我们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短期变化,主要与三个因素近期的变化相关。
首先,是美元指数波动所带来的被动贬值。美国本轮通胀数据高,失业率低,按说应持续加息;但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又初步显现,所以对市场来说,加息周期在哪个时点结束一直都不完全明朗。2022年四季度以来,在加息预期“降温-升温”的反复交替下,美元指数经历了上下四轮波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变动与其是基本对应的。
其次,国内经济调整的短期映射到汇率引发波动。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经历疫后修复第一阶段,即需求和供给约束快速打开带来的上行脉冲,以及触及总需求不足天花板后所带来的下行脉冲。4月经济数据的回调导致短期宏观预期走弱,人民币汇率在4月底以来的调整,叠加了对这一节奏的反映。
从PMI来看,2022年12月的47.0是一个阶段性低点。2023年1-2月大幅上行至50.1、52.6;3月初步放缓至51.9;4月下修至49.2。在PMI数据之后陆续出来的4月信贷数据、经济数据也呈现出同样的信号。在此背景下,汇率有阶段性调整压力。PMI作为一个环比指标,对于这一过程的观察可能并不直接,我们用中国企业经营状况指数(BCI)来代表经济基本面观测,可以看到,2018年以来,汇率走势在多数时段与经济基本面大致对应。
第三,存款利率下调、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低,在利差定价逻辑下影响了汇率走势。自2022年4月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以来,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存款利率有序下行,今年4月,部分中小银行进行了存款利率补降。5月15日国有银行的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又进一步进行调整。整体来看,这一过程有助于缓和银行负债端压力,提升放贷积极性,但是短期可能会形成利差扩大预期。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说,4月中旬以来也从2.84%附近一度下行至2.70%附近。从数据看,近年来汇率与中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利差走势基本同步。
我们知道,协定存款与通知存款主要是面向企业的活期存款,此前管理相对粗放,部分银行以偏高的利率来变相高息揽储。这次调整是为了规范这两类存款业务,也是为了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缓解银行息差压力。自2022年4月央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机制以来,存款利率有过三轮下降, (紧转4版)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