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四川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发布会上,四川省经信厅、成都市经信局、南充市南部县、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联盟、东方电气集团、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报记者刘敏
实施重点企业领航产业发展行动
四川省经信厅副厅长曾吉明表示,要站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加快建设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上找到坐标、全面落实。
在产业主攻方向选择上精准发力。四川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体支撑。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培育形成六大万亿级产业,大力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等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研究出台省领导联系重点产业机制。在实施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中,推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卫星网络、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实现规模化突破。
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上精准发力。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提升行动,推动企业普遍设立研发机构。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大培育国家工业云制造创新中心工作力度,建设锂电材料及动力电池、智能传感器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在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上精准发力。在项目方面,实施工业投资助力产业发展新动能行动。在园区方面,聚焦“专业化、特色化、市场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产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在企业方面,实施重点企业领航产业发展行动,开展四川省制造业领航企业评定试点,争创国家级“领航”企业。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供需对接专场活动,强化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此外,四川将在推动产业韧链强群、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开放合作强化区域协作以及产业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精准发力。
持续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力度
企业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四川提出要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曾吉明表示,一直以来,四川坚持把重心放在培育和发展实体经济上,持续不断加强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加强重点企业的培育,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首先是激励大企业大集团跨越发展,组织实施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试点、“贡嘎培优”行动,带动全省工业企业提质倍增发展。一是培育以世界500强和“领航”企业为代表的世界一流企业,支持重点行业领域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二是抓好以贡嘎培优企业为代表的高成长性优质企业培育,把更多进取意愿强、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企业纳入到名单中来。
其次是做好优质中小企业培育,推动优质企业以点带面提升实体经济企业发展水平。一是全面贯彻《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健全制度体系;二是不断完善工业企业“小升规”重点培育库,全年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200户;三是持续加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四是积极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三赋”中小企业全国行活动,推动中小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五是充分利用“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时机,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潜力。
最后是做好企业服务,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以规上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等企业为主要对象,汇聚带动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等优质服务资源。
成都拥有145个国家级科创平台
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城市,使命任务重大、科技资源富集、产业门类丰富。
成都市经信局副局长朱健表示,成都市将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梯度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别是从当前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长远的新增动力布局来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一是推动新兴产业领先发展。聚焦新科技革命群体性爆发方向,加快数字技术、新能源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绿色技术等领域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同时,强化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链接市场需求,做大产业规模。目前,成都生物医药、轨道交通装备已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无人机、北斗卫星等12个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二是推动未来产业突破发展。聚焦中长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方向,优化科研成果对接服务机制,构建“产品-技术-科研”为牵引的逆向研发链条,力争在基因治疗、空天动力、类脑智能、6G、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成果和颠覆性技术突破。
朱健表示,截至目前,成都已经拥有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145个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获批开展国家未来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着力培育数字诊疗、氢能、基因治疗等领域科技首用场景,逐步形成服务国家战略大后方的未来产业新前沿。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