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四季度,成都经济呈现逐季回升、稳步向好的良好态势。11月14日,成都市新津区传出喜讯:当天在天府智能创享中心举行的2023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15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落地新津,总投资超100亿元。
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涵盖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现代农业、文创旅游等多个领域。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15个重大项目中,超一半是制造业项目,投资金额占总投资额的近90%。
制造业项目比例高、分量重,既是对新津优势产业的强链补链,也显示了新津拼经济的扎实用力,为新津的“冲刺四季度 打好收官战”,递交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新轩 文/图
答卷亮眼
制造业投资占比近90%
本次集中签约的项目中,有两个投资30亿元的制造业龙头项目,分别是中铁高新工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和省商投中国川菜国际食品谷项目。
前者选址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将在此建设盾构机/TBM、桥梁钢结构制造基地。规划年产盾构机/TBM整机及再制造产品不低于14台/套,隧道施工专用设备不低于50台,钢结构不低于5万吨。项目整体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带动就业500人以上。
“将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门类最齐全的盾构机总装基地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钢结构产品制造基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方之一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宁辉说道。
后者同样选址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将建设总部基地、川菜预制菜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农产品及预制菜展示交易中心、美食学院、电商直播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等,同时联动“一城两园一区”,构建“生态种养一精深加工一展示消费”预制菜全产业链,打造全国川菜预制菜示范园。
另外,还有投资6亿元的展视网西南总部暨智能建造产业园及智能建筑机器人数字教育暨人才培训实训基地项目,将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设立西南总部,建设智能建造机器人数字化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智能建造机器人年产能达1000台,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
在新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已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既有专注制造轨道车辆的成都中车常客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也有制造高速公路、铁路桥梁构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都市新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等等。
如今,新签约的众多制造业项目落地,对新津优势产业的强链补链将更好地形成规模效应,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
动能强劲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新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突出“智造立区、农博兴区、数字强区、品质优区”,持续推动产业建圈强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作为成都市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目前新津已逐步形成了以“轨道交通、新能源、绿色食品”为主导,以工业互联为引擎,具有“智能制造+数实融合”特征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初级形态,已聚集工业企业1200余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14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家,上市企业2家。
新津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津始终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开工、投产达效,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以来,新津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六个一批”为抓手,强化项目专班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项目建设呈现出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扎实推动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集中签约的15个项目,项目质量高、投资总量实、新增就业多、支撑作用好、带动能力强,必将再次掀起全区项目建设新的高潮,为新津区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新动能。
新津区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确保每个重大项目都有一位区领导负责、一个项目专班一抓到底,坚决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国内一流智能化创新引领示范区、成渝先进智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新津区动能强劲!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