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时评
■本报记者 薛蕾
11月16日,“抖音测试付费短视频”词条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想当年各大平台为了争夺流量,推出刷视频赚钱活动,这才过了多久?给钱的人就反了过来,流量到手就开始花式收钱,相煎何急?
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测试的付费视频内容,不再局限于短剧这单一的短视频类目。测试中已包括日常、知识、娱乐等,只要是符合平台规定的短视频或者中长视频,都可以设置为付费可看。
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付费刷小视频都避之不及。有部分网友提到了付费以后的内容生态问题,比如平台与各类机构、创作者展开合作,共同推出优质内容,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但笔者并不太认可这个观点,如果想看质量更高的视频,为啥不去看中视频、纪录片,十秒钟的短视频,质量再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再者,创作者也不见得能有多开心。目前平台要求使用该功能的用户粉丝数不少于10万,而付费视频所获得的收入,平台要抽成30%。付费短视频本就吃相难看,创作者要花费更多心思打磨付费视频,冒着流失粉丝的风险“踩雷”新商业模式,结果平台非但不给好处还要收钱,这似乎太过冷血。
用户不是不能接受付费,而是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钱花到哪里去了,付费的短视频和免费的有啥不一样?是不是值得付费?创作者心里也得有个底,如果自己因为做了收费短视频导致粉丝流失接不到广告,平台会给哪些补偿措施?而不是一句轻飘飘的10万以上粉丝的创作者开通付费功能,赚的钱要跟平台三七分。
这未免太伤人心。在宏观经济复苏还在路上的当下,靠短视频“吃饭”的创作者不在少数,甚至养活了不少MCN平台,这么多双筷子等着吃饭,平台只想赚钱有太过急功近利之嫌。在新经济模式不断迭代的背景下,短视频平台能做的有很多,比如聚集人气,搞整合营销,没必要火急火燎地收费,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