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薛蕾
AI如何为医疗行业赋能?每一个医疗AI从业者都有不同的答案。
程锦,这位前医联成员,带着对AI赋能医疗的全新理解,开启了另一段探索之旅。2021年,程锦创立了成都万木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木健康”),他的目标是从根本上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让医生能够更专注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那么,万木健康的产品究竟包含哪些创新?它们又是如何具体地帮助医生,释放他们的专业潜能?近日,金融投资报记者对程锦进行了专访。
帮助医生释放更多的精力
金融投资报记者:公司独有的竞争力是什么?
程锦:医生作为医疗行业中的关键角色,拥有极高的专业价值和长期的培养周期。他们不仅是医患间信息沟通的桥梁,还在医疗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知识丰富、经验深厚,但时间却极为有限。基于此,我们逐渐认识到帮助医生释放时间和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性,而我们的工作重心是为医生提供支持,打造医生的数字分身。通过优化其工作流程、减轻非核心任务负担,从而让医生能够更专注于核心医疗服务和专业发展,最终实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患沟通的目标。
我们的竞争优势在于深度聚焦技术和场景应用的双重深耕,我们的长远目标不仅要为专业人士创建个人形象,还要匹配其特定场景和知识库,甚至集成类似GPT的人工智能,使其自动化且高度适应特定场景,实现价值最大化。
金融投资报记者:公司的主要愿景有哪些?
程锦:医疗行业由医护人员、企业和医院三方构成,各自追求治病救人、商业成功和患者服务。医药企业通过学术、物流、支付以及科普链,将创新药品从实验室带到患者手中;学术链负责知识传播,物流链确保药品可达,支付链解决费用问题,科普链提升患者认知,企业投资支撑整个链条运转,推动医疗进步,实现药品可及性。
在这个体系中,我们致力于搭建桥梁,促进三方有效协作,确保最新医疗成果惠及大众。
金融投资报记者:具体的产品有哪些,可以举例说明吗?
程锦:产品还是比较多,第一个是“数字医嘱”。在过去,医嘱、处方和药品说明书通常以密集的文字形式呈现,这对老年人来说构成了挑战,我们引入的“数字医嘱”将医嘱和药品说明书进行数字化转换,将说明书视频化,受到社区医院中老年患者的欢迎,被视为适老化改造的成功案例。
除了“数字医嘱”这一创新产品外,我们还关注到医生在教育和传承方面的核心职责。为了更好地帮助医生教育传承,公司还开发了一系列教育机器人,旨在利用技术增强医学教育的互动性和可及性,通过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院内医生及基层医疗工作者提供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和实时互动服务。
医疗AI竞争的就是场景
金融投资报记者:在您的回答中,“场景”一词多次出现,这是公司的发展核心吗?
程锦:没错,医疗行业中AI的应用场景很重要。可以说,未来的医疗AI,竞争的就是场景,能够入局的场景越多,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虽然我们现在的场景在业内已经算比较多的,但现在做的场景还远远不够,公司未来五年的目标是扩大“数字医生网络”的规模,构建更为完善的商业飞轮和数据飞轮,不断开拓更多细分场景。
金融投资报记者:愿景很美好,但如何将数字医生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具体场景并产生价值呢?
程锦:其实很多场景都是适用的,如候诊阶段提供安抚、预沟通和解释医疗方案,诊后解答疑问并在出院后通过硬件设备持续提供生活方式指导、用药管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服务等。医学的产业链很长很复杂,并不局限于医生和护士。从上游的药厂到下游的药店,我们可以找到很多适配的场景。
金融投资报记者:医疗是一门高精度学科,不是业内人士,很难注意到细枝末节,你们如何去找到这么多的场景?
程锦:这就得益于我们的人员组织架构模式了。在我们公司,大约三分之一的员工从事的工作可以被归类为“人工”,即需要人类直接参与的任务。我们认为,AI在未来的医疗行业中将扮演一个全新的职业角色——AI架构师或解决方案工程师。不同于普通的智能客服岗位,AI架构师不仅需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和技术背景,还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场景需求,能跟随医护人员一起工作, (紧转4版)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