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并及时更新技术方案。
万木健康目前正在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比如,我们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花时间跟着医生,从早上上班到查房,亲身去感受医生在哪些工作步骤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药企也是一样,会有专人去看药品的整个上市过程。从生产到上市,每一个环节都不会错过,并在此过程中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和调研,以充分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当工作人员深入行业之后,就很容易找到更多细小琐碎的场景了。
金融投资报记者:这种人员配置在人工智能企业中并不常见,公司未来在前线人员与人工智能应用之间的平衡上有什么计划?
程锦:确实不是很常见。但我个人还是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将人工智能更加紧密地融入业务流程中,同时保持一支强大的前线团队来深化与客户的合作。公司将自己定位为从SaaS(软件即服务)层面深入至更底层技术的应用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既懂技术也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将技术与客户需求紧密结合,共同开发创新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重要的是从市场需求出发找到应用场景,确保技术投资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构建数字医疗新生态
金融投资报记者:如果要给万木健康进行定位,您觉得哪个词来描述公司最合适?
程锦:应该是数字医生网络吧。数字医生网络不仅是公司的一项核心资源,更是我们长期竞争力和壁垒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与医生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起这一网络,我们能够提供专业、精准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和医疗机构的需求。随着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医生的价值将呈指数级增长,类似于“挖井”的过程——持续深挖,价值越显。我们已经从最初的语音和图像识别,逐步扩展到知识库整合,甚至引入了GPT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丰富了数字医生的功能和服务范围。
金融投资报记者:随着公司业务生态的拓展,如何保证资源的核心价值并推动商业化?
程锦:资源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稀缺性和对业务的支撑作用,但拥有资源并不自动转化为商业成功。在医疗行业尤其如此,单纯掌握资源而不深入理解应用场景,很难实现有效的商业化。因此,我们需要组建专门的团队,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探索如何将资源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商业解决方案。这可能意味着,在面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时,我们需要调整策略,甚至构建全新的业务模式,以确保资源与客户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金融投资报记者:公司如何规划数字医生网络的未来发展?
程锦:我们正积极规划数字医生网络的未来,不仅限于现有的功能,还计划将其延伸至更广泛的医疗场景。例如,结合3D技术和增强现实(AR),数字医生可以提供更直观、沉浸式的指导,如手术辅助、手把手教学等。此外,我们还在探索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想象一下,未来的数字医生或许能直接参与手术室,执行更精细的操作。在此过程中,不同技术间的协同效应将日益显著,并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创新和进步。同时,我们已吸引了战略投资者的关注,目前虽然占比较小,但未来可能有追加投资的可能性,这将进一步加速我们在数字医生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金融投资报记者:当前我国数字医学领域的发展现状如何?特别是医生数字形象的普及率如何?是否每位医护人员都可以拥有多个数字人形象,在不同场景中进行深耕?
程锦:据预测,未来将有100万名中国医生和护士需要拥有个人数字形象,并将其延伸至个性化的场景应用。然而,目前我国医疗行业中的数字医生和护士覆盖率不到1%,这意味着,全国只有几千名医生拥有专属的数字形象。虽然我们在行业内具备领先地位,拥有超过2000个数字医生的创建案例,但我们仍在持续提高覆盖率,并着重于将技术转化为实际可用的场景和价值,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竞争。每位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其工作性质拥有多个数字人形象,在不同的场景中发挥独特作用。例如,护士除巡房之外,还可以利用数字人形象参与教育、培训或提供康复指导等多元化服务。
金融投资报记者:对于未来数字医生或数字护士的具体形态和发展趋势有何看法?
程锦:未来数字医生或数字护士将由三种概念组成:自然人、数字图像以及机器人。其中,自然人需要接受相关训练和使用,并能替代元宇宙中虚拟场景和应用的部分功能;数字人则将逐步取代一些风险较低的诊疗任务,最终可能实现手术等高级操作的自动化;而机器人在未来五到十年间,也将广泛应用于医疗场景中,尤其是在非诊疗风险较低的任务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它们将逐渐渗透到诊疗乃至手术领域。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