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税务总局崇州市税务局持续关注非遗文化传承,通过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全面提升税费服务质效等举措,以“税惠春风”守护“非遗”传承。
税惠助力“老手艺”编出大产业
怀远藤编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怀远古镇,历史悠久。发展至今不仅没有走向没落,反而历久弥新。一群依然从事藤编制作的手艺人,在老街上续写着这项工艺的传奇。
成都市志辉藤器有限公司是怀远藤编的龙头企业,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志辉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怀远藤编)代表性传承人、怀远县“藤编一条街”带动者、家族藤编第三代传人。
走进志辉藤器一楼展厅,精美的藤编沙发、桌椅、摆件等各种类型的藤编制品琳琅满目。
选藤、洗藤、搭架子,削藤,起藤、编缠、编工、漂毛……一个完整的藤编作品需要经过18道复杂工序。为了适应新时代市场的需求,李志辉坚持将藤编非遗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为藤编这一古老的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与四川大学、四川美院、西南石油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创新藤编产品。同时,随着人们对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视和关注度的日益提升,怀远藤编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走进了更大的市场,我们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机。”谈到税费优惠政策对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李志辉感触颇深,“我们平时忙碌于藤编创作,对税费优惠政策了解不深,税务部门经常会推送我们企业适用的税费政策和涉税业务办理注意事项。2023年我们就享受到了4万余元的税费优惠,国家的支持让我们更有信心,不断创新和发扬怀远藤编技艺,让这门传统手艺走上更大的舞台。”
在志辉藤器的带领下,崇州市藤编坚持打造“藤编+”支柱产业集群,产业越做越大,实现了“藤编+研学”“藤编+民宿”“藤编+ AI”等“非遗+”的创新发展,全镇已有藤编企业16家,非遗传承人27人,各类工匠艺人超过3000名,藤编年产值超过3500万元,精美的指尖技艺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藤”飞。
服务添力“小藤编”铺就致富路
在志辉藤器生产基地,工人们正忙碌地编制着各种藤编产品,一根根藤条在他们手里上下翻飞、左右穿插。从简单的家居用品到精致的工艺品,每一件都展现出了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魅力。
为助力非遗文化传承发展,崇州市税务局聚焦非遗文化产业,组织“陈锐职工创新工作室”,上门“一对一”宣传税费优惠政策,“点对点”响应非遗企业涉税需求,“面对面”解决非遗企业急难愁盼,全流程服务非遗产业生产经营,全方位护航非遗产业健康发展。
非遗产业和税务互相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用代代传承的手艺编制出越来越时尚的产品。一路上,国家政策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在我们还是个体户的时候,税务部门每年都会在乡镇赶场期间举办送政策到‘田间地头’的活动,手把手教我们如何申请代开发票。能够开具正规的发票,我们的客户渠道更宽阔了。后来办了企业,起初每个月都要从怀远镇开车半个小时去崇州市领购发票,现在已经不需要每个月申领发票了,也不需要将纸质发票邮寄给对方,直接线上开具即可交付,非常方便。此外,税务部门还推出了征纳互动平台,随时都可以在线咨询和办理涉税事项。我觉得现在的纳税服务越来越时尚了!”李志辉表示。
非遗产业的发展也带动村民们共同增收致富。“我们目前有员工14人,年产值在300万元左右。我们的员工有的是固定的藤编手艺人,有的是农闲时来厂务工的村民。”李志辉介绍道。
“我在这里每个月的收入有三千多元,农闲时在家门口就能把钱挣到,很满足。”在志辉藤器工作的藤编工人表示。
产业兴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居民在传承手工艺的同时,不断实现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从事藤编产业的工人年收入超过4万元。
李志辉说,今年她还要在目前的厂址上建一个藤编博物馆,组织当地的藤编匠人编织藤编作品,并将作品陈列其中。
面对时间的不断推移、工艺的不断变化,李志辉说:“老祖宗的活计不能就此断送,我带动了我们这一代人来发展藤编,我希望我的女儿也能带动下一代人来发展藤编。藤编,是我们怀远镇的文化符号,我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
对于崇州市税务局来说,传统是“忠诚担当、崇法守纪、兴税强国”的中国税务精神,时尚则是不断创新的税费服务措施。“牵手”非遗文化,续写税宣“故事”。下一步,崇州市税务局将不断加强对非遗企业发展的税费服务,做好非遗传承的文化“守护者”和政策的“宣传者”,在传统非遗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前沿,“拉满”纳税人、缴费人的获得感,与匠人一同守护匠心,让非遗文化焕发生机。 何颖 刘佳荣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