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泽
2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2024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5000万户,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些数字充分彰显了民营企业在稳定经济、推动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为突出。据相关调查显示,约60%的民营企业表示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融资成本相较于国有企业普遍高出2至3个百分点。这不仅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创新投入,也对激发我国经济的整体活力产生了一定制约。
此次五部门联合召开座谈会,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会议要求,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近年来,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以2024年为例,央行累计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这为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民营和小微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以上,增速远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
在债券市场方面,强化制度建设和产品创新,持续发挥“第二支箭”的撬动引领作用。“第二支箭”即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自推出以来,已累计支持超200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金额超过3000亿元。通过信用增进等方式,有效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成本,拓宽了融资渠道。
资本市场同样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抓好“科创板八条”“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六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地,将有力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截至2024年底,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70%。这些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获得了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
要真正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需要各方协同联动。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股、债、贷等多元化融资渠道。目前,部分金融机构已积极行动起来,如工商银行专门设立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事业部,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2024年,工商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有力地支持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调查研究,搭建对接平台。通过组织银企对接会、开展融资培训等活动,提升民营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民营企业自身也需加强自主创新,完善治理结构,重视信用管理,加强风险管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良好的信用管理有助于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降低融资成本。
此次五部门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举措,各方协同努力,有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为民营企业的发展营造更优环境,助力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扬帆远航,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