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刘柯
2025年注定是AI大年,应用层面的爆款产品层出不穷。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以低成本诠释了AI+应用的广阔前景。本周,AI Agent(AI智能体)产品Manus闪耀登场,让AI+从“半自动”向“全自动”前进了一大步。
Manus的轰动效应在于,你不用再去给AI+应用“喂”更多的素材,这款通用的AI Agent不仅能深度思考,还能交付成果。据说,Manus现在最直接的产品应用,可以涉及旅行规划、股票分析、教育内容创建、供应商比较、财务报告分析等,用户甚至可以退出界面让Agent在云端运行任务,最终输出一个堪称完美的结果。由于Manus还处于内测阶段,需要申请邀请码,而邀请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最高被炒到了10万元。
从DeepSeek到Manus,AI+工具在不断进化,其对全社会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AI+应用也会随之呈现爆发式增长。我们不知道谁是下一个AI+应用的爆款产品,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智算算力会非常紧俏。据称,Manus每次回答在5分钟左右,因此会产生巨量的Token。相比原来的GPT模式,AI智能体的调用会更加频繁,对推理算力的需求也就更多。DeepSeek时代,单次对话需要1k Tokens,而到了Manus的智能体时代,单个任务需要的流量是100k Tokens,智算算力需求直接扩大了100倍。
因此,智能算力是AI+时代最现实和最直接的“硬需求”。华为董事杨超斌曾表示,在过去8个月,中国市场AI产生的Token所带来的流量增长了33倍,其中15倍是来自付费的Token。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因为Token带来的网络流量将会达到每天500TB左右,而现在国内所有的移动网络流量,加起来每天是90TB。理解了这一市场缺口,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全球互联网大厂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智算基础设施的初衷,未来将是“算力为王”。
但有一点大家想过没有?智算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最少都要三年左右,这三年不算AI行业会发生什么变化,仅GPU芯片服务器能不能满足这种建设规模,都是一个大问题。目前英伟达的GPU芯片供货因为各种原因断断续续,阉割版的H20都已经是一片难求,甚至连4090系列的民用显卡都已经涨价,而国产GPU芯片因为良品率的问题能不能实现规模供货?(紧转2版)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与中国资本市场一起成长;精准研判,权威解读,透彻分析 ;《金融投资报》助你财富增值!
邮发代码:61-146(周末证券) 61-102(限四川地区,全套)
四川订报热线:028-86968486
上海订报热线:11185
微信公众号:jrtzb028